老將新秀競逐百萬首獎
2015年「台北電影獎」入選名單公佈
台北電影節今天(5月7日)公佈2015年「台北電影獎」入選名單,劇情長片類入選的有:林書宇導演《百日告別》、鄭有傑與勒嘎 ‧ 舒米共同導演《太陽的孩子》、李中導演《青田街一號》、張作驥導演《醉.生夢死》、姜秀瓊導演《寧靜咖啡館之歌》、張艾嘉導演《念念》、鈕承澤導演《軍中樂園》、林靖傑導演《愛琳娜》、何蔚庭導演《溫水蛤蟆》、于瑋珊導演《小孩》。
紀錄片類已經連續5年奪下最高榮譽百萬首獎,今年入圍的有:趙德胤導演《挖玉石的人》、陳懷恩導演《如歌的行板》、陳芯宜與江國梁導演《山靈》、謝慶鈴導演《光陰的故事-台灣新電影》、韓忠翰與伍心瑜與王振宇與許婉鈴共同導演《牆》、蘇明彥導演《Listen, Darling》、于光中導演《屌人》、柯金源導演《命水》、林婉玉導演《台北抽搐》、太陽花影像紀錄計畫(團隊)導演《太陽‧不遠》。它們之中是否會有一部締造紀錄片六連霸的記錄?且拭目以待。
「台北電影獎」分為動畫片、劇情長片、短片、紀錄片等四大類別,各10個入選名額,總計40部作品,四個類別的最佳影片都有資格角逐百萬首獎~這也是台灣影壇金額最高的獎項,而且僅限台灣創作者報名。得獎名單將於7月18日晚上7點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,由三立家族的MTV台LIVE實況轉播,隔天早上8點、及下午2點,分別於於三立都會台及MTV台重播。
女導演姜秀瓊曾以紀錄片《乘著光影旅行》獲得2011年百萬首獎,這次以《寧靜咖啡館之歌》再次入選「台北電影獎」,這部與日本合製的劇情長片7天前也入選了台北電影節的「國際新導演競賽」單元,可謂雙喜臨門。姜秀瓊回憶2011年東映的製片來台邀請她擔任導演那天,日本剛發生311大地震,震驚之餘,姜秀瓊期許自己拍出一部「為世界帶來更多寧靜力量的電影」。
今年入選的劇情長片,有幾部剛好是導演經歷生命中巨變後的創作。譬如《醉.生夢死》則是目前已入監服刑的導演張作驥最新作品,片子是2013年5月案發後一年,心情經過沉殿後的創作結晶,張作驥表示:「故事裡紛擾的關係,沒有答案的問題,躲在陰暗角落的動物變得隨處可見、縈繞在我們四周,被過去陰影所纏繞的未來都是我所亟欲呈現的,但願看的人亦能心領神會。」
今年主辦單位總共收到259部報名作品,打破歷來最高紀錄,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片在量的方面的活力。遴選委員分為兩組交叉看片,再共同選出40部入選作品。劇情長片/短片組的遴選委員有:鄭芬芬、吳米森、傅天余、黃以曦、孫松榮;紀錄片/動畫片組的遴選委員有:吳德淳、邱立偉、王亞維、張釗維。
遴選委員們充分看片與討論後,聲明如下:「台北電影獎一向鼓勵新銳,特別強調創造性跟實驗性,今年在短片與動畫兩類別明顯呈現了這種樣貌,短片尤其是讓評審團討論最久的類別。但回顧以往鼓勵過的新銳導演中,多數無法將短片時期獨特的世界觀及光芒,成功轉移到後來拍攝的劇情長片。台灣新電影浪潮已經過了三十年,但目前的台灣電影多半還是鄉土的、古典的、反芻的或致敬的,缺乏對未來的想像力。也許劇情長片有票房考量,因此出現很多跟風的文青類型,悲傷、愛這些情緒都是用概念在拍攝,將情感用包裝來販賣。整個產業生態背後有一種微電影現象,讓人稍稍有種欠缺活力或不夠新鮮、不夠自由的感覺。而近年來紀錄片在各種機構補助的機制底下,或不易充分展現創作者的獨特世界觀與性格,也容易傾向單向度的解讀,今年的參賽影片有些不免如此,但也看到一些具備個性與生命力的作品。」
※入選名單請點我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