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約嘉年華──2010台北電影節的巴西盛宴
文/鴻鴻(台北電影節專案策展人)
(本文原載於The Big Issue大誌5月號)
身為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,巴西堪稱地大物博,咖啡、柑橘、甘蔗、煙草等農作物產量,更是世界第一。當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、2016年奧運主辦,都落在巴西,讓世人對於這個以森巴舞、嘉年華聞名的地方,有了不同的想像。今年台北電影節(6/25 - 7/15)的主題城市,選定巴西的文化與電影中心里約熱內盧,讓我們有個大好機會,從影像上全面認識這個不凡的國度。
‧ 好萊塢的人才補給站
台灣對拉丁美洲的電影向來比較陌生,巴西電影卻有幾個奇峰突起,令人印象深刻,例如溫馨感人的《中央車站》、暴力寫實的《無法無天》。事實上,巴西向來是拉美電影的領航前鋒。一百多年前,巴西便是默片的主要生產國。二十世紀30-50年代,是巴西本土歌舞片的全盛時期。到了60年代初,巴西新電影崛起,一批新導演以鮮明的風格刻畫巴西的社會與政治、土匪與迷信、壓迫與飢荒。後經1964及1968年兩度軍事政變,巴西成為獨裁政府,藝術被壓制,新電影的大將紛紛流亡。
直到80年代逐漸政治解嚴、經濟鬆綁,開始出現一批很會說故事的新導演,他們多半在一兩部作品成功之後,即受到好萊塢延攬,進軍美國。例如拍攝《街童日記》崛起的海克特.巴班克,就到好萊塢拍威廉.赫特主演的同志經典《蜘蛛女之吻》,以及《紫苑草》。以《中央車站》奪得柏林金熊獎的華特‧沙勒斯,到好萊塢拍了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》。以《無法無天》大放異彩的佛南度.梅瑞爾斯,到好萊塢拍了《疑雲殺機》和《盲流感》,巴西簡直成了「夢工廠」的人才工廠!
當然,不見得所有巴西大導演都樂意登好萊塢龍門。2007年奪得柏林金熊獎的荷西‧帕狄哈,雖然得獎作《精銳部隊》緊湊精彩不遜港產警匪片,他卻寧可留在巴西繼續拍他最熱衷的紀錄片。另一位導演蘇珊娜‧阿瑪拉,雖然1985年就以《星光時刻》揚威柏林影展,廣獲矚目。但是,她始終留在巴西,以精簡的格局拍她毫不妥協的電影。
‧ 蘇珊娜的人生奇幻三部曲
蘇珊娜這位祖母級導演本身便是個傳奇。雖然曾赴美學電影,但她拍出第一部長片作品時,已經53歲!這部《星光時刻》讓女主角到處得影后,商業上也頗受歡迎──蘇珊娜還曾經隨片登台來到台灣!如今她已經78歲,在這25年間,一共只拍了三部電影,卻每一部都是精品。這次台北電影節將三部片一口氣邀來放映,導演還將再度訪台,可說機會難再。
蘇珊娜的三部片都改編自巴西當代小說,雖然原著作者不同,影片卻呈現一致的簡潔優雅風味。三部片都是以一個孤獨的人作為主角,展現微小生命的迷人光暈。《星光時刻》描寫一個剛到城市的鄉下女孩,找了一份打字工作,卻由於打起字來錯誤百出,被老闆嫌惡,但是她樸拙和樂天的笑容,卻讓人忍不住心疼。她遇到一個同樣貧窮的男子,他夢想有朝一日當上國會議員。男子的自大和女孩的自卑,形成強烈對比。兩人的性格差異雖大,女孩卻死心塌地付出情感,直到男友被她的好友搶走。
《星光時刻》16年後,蘇珊娜才拍出她的第二部電影:《人生自選曲》。時序倒推回20世紀初,一個孤女來到城裡,寄居在親戚家中。雖然繼承了龐大家產,她卻甘願和僕人為伍、替鄰人下廚。她會抱病淋雨,只為了尋找一隻走失的流浪狗。周圍的人雖然充滿善意,卻難免對她的奇異行徑側目。個人意志和環境的對峙,在這部影片裡更形尖銳。片中充滿耐人尋味的細節,全片運鏡剪輯,節制而餘音裊裊,恰似女主角的性情。觀眾隨著導演的眼睛,感受到簡樸生活的魅力。
去年剛完成的《生命異旅》卻是一部公路電影,一次風格大跳躍。一個男子住進「大西洋旅店」後,展開一場奇幻之旅。他桀驁不馴,不畏冒險,又隨遇而安。即使遇上截肢的災難,也能在一夢之後,完好無缺地重新啟程。全片虛實莫辨,令人永遠無法預期。蘇珊娜的故事說得更出神入化,每一個細節卻仍然迷人。
‧ 巴西新電影的寫實與狂想
巴西在世界影史上的不搖地位,建立在60年代影像風格剽悍的「巴西新電影」。但是這些經典作品四處散逸,保存狀況各隨緣命,連巴西人自己都很難看到。台北電影節透過各方管道,蒐集到一批珍貴拷貝,包括公認最具原創力與爭議性的巴西導演克勞伯‧羅加的《恍惚的土地》及《死神安東尼》,以神秘色彩呈現政治矛盾與人民生活,極具影像衝擊力。卡洛斯‧狄耶蓋斯則是最具狂放想像力的巴西導演。他的《愛的自由》描繪一個巴西的法籍妓女,由珍妮‧摩露主演;《再見巴西》則是一個電子花車上的流浪馬戲班橫越巴西最貧瘠地區的狂想曲,30年前在台灣金馬影展放映時,引燃了所有影迷對拉美電影的熱情。
而大家耳熟能詳的這批「巴西製造」的好萊塢導演,專題中選映了他們的成名作。包括華特‧沙勒斯的旅行電影《陌生之地》,以大膽的黑白影像,構築了一個兒子替母親返回西班牙故鄉的旅程,已可預見《中央車站》中的愛與感動。海克特‧巴班克的《街童日記》和《蜘蛛女之吻》是不能不看的經典,加上他的最新作品:回到巴西拍攝的《愛‧糾纏》,以抒情筆調描述一段藕斷絲連的分手情感,糾纏雖然痛苦,卻也令人再三動容,是一部情感豐沛、觀點成熟的力作。
‧社會批判‧情慾突圍‧歌舞文化
凱里‧阿努茲是近年巴西在國際上極受重視的導演,《失戀男人旅行日記》是他的新作,一個男子在旅行中追尋不同女子,卻不斷對同一名不在場的女子傾吐衷曲,隨機的影像充滿詩意和傷感。另一位重量級導演荷西‧帕狄哈,除了放映他得到柏林影展金熊獎的《精銳部隊》,還有重現真實新聞的《174公車劫持事件》,探討一個街童如何成為暴力份子,又如何在警察粗暴的救援行動中,成為二度犧牲品,是一部極具批判力的社會議題片。
同樣具有批判意識的,是瑟吉歐‧畢昂奇的《危險新房客》。透過一戶人家,在附近發生姦殺事件後,對周遭環境及鄰人興起的莫名恐慌。全片在充滿壓力的家庭關係中迸射黑色幽默,民眾對治安的要求,如何造就法西斯集權的社會氛圍,也是透過現實寓言對政治的諷喻。
近幾年的新作,則呈現出巴西電影的大膽尺度與旺盛活力。《窗外的謊言》中母親對兒子的迷戀,導致她走向心靈地獄;《兄弟情人》直陳兄弟之間的熾烈情慾;《惡女部落格》赤裸表現少女混亂的情慾世界,令人咋舌,也引人深思。
巴西以歌舞傾倒世人,透過影片可以更深入巴西的歌舞文化。《扮裝酒店》紀錄一個巴西的扮裝歌舞團Dzi Croquettes如何度過極權時代,竟成為巴西文化外交的尖兵,酣歌豔舞,看得人血脈賁張。《嘻哈少女成功記》則是當紅少女樂團的青春故事,敘事流暢,不同曲風的歌曲不絕於耳,令人想不舞動也難。要認識巴西的熱情,這兩部新作是當然不能錯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