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專題報導 > 影評如是說
2009/05/26

專題報導 -- 摩登德國,當代導演出籠

 

文∕周郁文

 

「摩登德國」單元是影迷親身接觸現今德國電影的大好機會。隨著70年代德國新電影遠去,今日的德國電影已經進入一種新新浪潮、百花齊放的嶄新階段—提克威、貝克、安卓.爵森(Andreas Dresen)、法提.阿金、克里斯汀.培周與漢斯.史密德(Hans-Christian Schmid)等導演輪番在近年推出新作,頗有聲勢。本單元推出幾位德國當代名導當年一鳴驚人的作品,以及晚近新作。提克威的《蘿拉快跑》與貝克的《再見列寧》,全片在柏林拍攝,位居德國當代影史屹立不搖的寶座,因其重要地位,電影節提供僅有一場的大銀幕放映,並分別邀到兩位導演在柏林一鳴驚人的作品——提克威的《垂死瑪麗亞》(Deadly Maria)與貝克的《沒問題人生》(Life Is All You Get)。《垂死瑪麗亞》是提克威的處女作,講禁閉的瑪麗亞與她近乎窒息的內在世界,提克威的拍攝技巧與風格在本片有跡可尋,充分展露早年的實驗傾向。貝克的《沒問題人生》是《再見列寧》的前一部,柏林影史重要影片,以柏林南部著名的土耳其區Kreuzberg為場景,小人物相會酒館、他們的辛酸悲哀與愛情的迷亂,彷彿讓我們回到柏林的90年代。本片由提克威撰寫劇本,約根.沃格爾(Jürgen Vogel,《惡魔教室》、《縱慾》主角)當年因此片榮膺奧斯卡影帝。話說1994年,提克威、貝克、丹尼.雷維(Dani Levy)、與製片家史特芬.安德(Stefan Arndt)合組電影公司,此後出自這位製片家之手的德國電影,包括《蘿拉快跑》、《沒問題人生》、《再見列寧》,幾乎揚名世界影壇!關於德國現代電影奇蹟,那又是另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題目,今年有多部當代作品出自製片家史特芬.安德之手,眼尖的影迷可以慢慢發現。

 

土耳其裔的漢堡導演法提.阿金的《小偷、共犯、鐵拳頭》(Short Sharp Shock),講德國一群外籍青年幫派的故事,用無盡的犯罪充分突顯希臘、土耳其、阿爾巴尼亞的幫派青年的局外人心理,這部處女作獲得歐洲各大影展獎項,使法提.阿金甫登影壇即受矚目。阿金的第二部片《陽光七月天》(In July)是難得的浪漫公路電影,從漢堡一路開往伊斯坦堡,《蘿拉快跑》男主角莫里茲.布雷多(Moritz Bleibtreu)主演,此後成為阿金的御用男主角。

 

另一位出身東德的庶民導演安卓.爵森,長期關注小人物的心理,電影節選映三部代表作—2001年《八卦歡樂吧》(Grill Point),描述兩對中年夫妻過著失去熱情的人生,平淡生活展開荒謬情節。2005年《陽台前的夏天》,是當今柏林電影重要代表之一,講柏林夏日陽台前兩個女人的溫暖友誼。去年甫拍成《極樂九重天》(Cloud 9),把小人物的年齡層提高到老年,並且讓他們產生外遇!本片在今年柏林影展放映便讓觀眾驚嘆,老年人的床戲原來是這樣拍…。

 

掃一遍今年柏林影展的德國電影,最終在一片廝殺之中選出五部精選影片。瑪菡.阿德(Maren Ade)的《完美第二對》(Everyone Else)搶攻競賽片得獎寶座,無懈可擊全國巡迴、繼續影響德國電影市場。這位新生代導演描繪情感關係,描繪人際關係頗有侯麥電影氣息,女主角請來貝吉特‧米妮克美爾(Birgit Minichmayr,於《帝國毀滅》、《當櫻花盛開》、《香水》中擔綱),抱走今年柏林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獎。身為音樂家布拉姆斯家族後裔的賀瑪‧桑德斯-布拉姆斯,最新作品是《琴戀克拉拉》(Beloved Clara),繼1999年拍攝克拉拉.舒曼的紀錄片之後,這次將舒曼與其妻克拉拉及布拉姆斯的三角戀情搬上銀幕,揭開不為人知的音樂家愛情故事。《控訴風暴》(Storm)是《靈界線》(Requiem) 導演漢斯.史密德最新作品,描述國際法庭檢察官辦案的過程,南斯拉夫軍官在戰爭期間對婦女集體強暴,這位女檢察官尋求受害者出席聽證會,卻不敵西方司法界的姑息心態。本片獲今年柏林影展國際特赦組織電影獎,在現代影壇備受矚目的漢斯.史密德與首度跨國製片,德國、丹麥、荷蘭共同製作,為近年跨國製片之風的典範之一。另外,艾爾瑪.蘇茨(Elmar Szücs)的《三十不立》(Generation Undecided)是今年柏林影展頗受好評且多所共鳴的紀錄片,雖說是紀錄片,卻有著劇情片般明快的節奏與氛圍,捕捉德國三十世代想做些什麼卻還一事無成的窘態。《曖昧》(Ghosted)則是莫妮卡.楚特(Monika Treut)的最新作品,拍過太多女性主義實驗經典的她,這次聚焦在德國漢堡與台灣愛人之間的女同志情誼,為第一部台德合製的電影。

 

90年代中期新興柏林學派(Berlin School Filmmaker),以柏林影視學院(DFFB)為主的學生導演在後來的影壇上發光發熱,相對全德國在此時的新新浪潮風,也有相呼應之效。2001 德國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《心的居所》確立導演克里斯汀.培周柏林學派的代表地位,與《柏林遊魂》(Ghosts)及《耶萊》(Yella),被影壇稱為「遊魂三部曲」。